请帮我点击广告,感激万分~❤

卢浮宫博物馆 The Louvre Museum - Part 3






18715月,巴黎公社面临失败时,曾在杜伊勒里宫 (Tuileries) 和卢浮宫内举火,试图将其烧毁(当时公社决定烧毁的还有巴黎市政厅、王宫 (Palais Royal) 等标志性建筑)。杜伊勒里宫 (Tuileries) 被完全焚毁,卢浮宫的花廊和马尔赞长廊被部分焚毁,但主体建筑幸免。第三共和国时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宫 (Tuileries) 废墟,形成了卢浮宫今日的格局。

法国国王对艺术品的收集始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弗朗索瓦一世曾从意大利购买了包括油画蒙娜丽莎在内的大量艺术品。至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室已经收集了约2000幅油画、150多座雕刻、700多张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术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继续从意大利、佛兰德斯和西班牙购入艺术作品。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3810日,共和政府决定将收归国有的王室收藏集中于卢浮宫,并将其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命名为中央艺术博物馆 118日,博物馆正式开放,展出了587件艺术品。此后共和政府又用从教堂、贵族和地方政府等处没收来的艺术品源源不断地补充博物馆收藏。

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各国的同时,将被征服国家的艺术品大量运往法国,送至卢浮宫(此时已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展出,还增加了古罗马和古埃及艺术品展厅。但随着1815年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和终生放逐,卢浮宫藏品中约有5000多件艺术品被归还给原来所属国。此后的100多年里,卢浮宫的收藏范围不断扩大,加入了东方(远东)、亚述、古埃及等时代的藏品。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展览空间越来越小。

1981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 (英语: François Mitterrand) 在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后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这指的是让财政部搬出“黎塞留侧翼”。 “黎塞留侧翼”建于1852~1857年间,长195米,宽80米,是卢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自1871年以来一直由财政部占据。19897月当时的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在再三请求下方才离开这赏心悦目的地方。 “黎塞留侧翼”的收回及开放,一下子使卢浮宫增加了2.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3个庭院和165个新展厅,共展出艺术品1.2万件,其中3000件是从存放室取出的,卢浮宫博物馆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弗朗索瓦密特朗 (英语: François Mitterrand)
 


密特朗总统对卢浮宫博物馆做出的另一贡献是邀请著名的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英名: Ieoh Ming Pei,署名: I. M. Pei (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 为博物馆设计新的入口处。贝聿铭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建造一个“金字塔”的方案。这座“金字塔”为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有了这座“金字塔”,游客的参观线路显得更为合理。游客在这里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去一个展厅而要穿过其他几个展厅,有时甚至要绕行七八百米。一个现代的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高22米,底座宽30米,由800块特别打造的菱形和三角形玻璃组成,以取得最理想的通透效果。
 
 
 
 

位于博物馆心脏地带的拿破仑堂 (Hall Napoléon) 里,可以透过金字塔观赏拿破仑中庭 (Cour Napoléon) 的别样景致
 
 
 
 


整修后的卢浮宫于1989年重新开放,其展览区域划分为:
黎塞留庭院 (Richelieu Wing): 远东、近东、伊斯兰文物;雕塑;14世纪至17世纪的法国油画;德国、尼德兰和佛兰德斯油画;其他绘画和形象艺术
苏利庭院 (Sully Wing): 古埃及文物;近东文物;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文物及雕塑
德农庭院 (Denon Wing): 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

大画廊 (la Grande Galerie) 建于15911610年间,长450米的画廊当时连接着卢浮宫和杜勒伊宫,后者毁于1871年的一场火灾。这条巨型走廊的屋架和墙壁是在十六世纪亨利四世统治时期完工的,但其装饰工程却因各种原因而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内始终未能竣工。随着路易十四和整个宫廷迁往凡尔赛,卢浮宫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皇家的青睐。在十八世纪路易十六 (Louis XVI) 的统治时期,本打算在大画廊内建一座博物馆,但这项计划直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之后才得以实现。之后,大画廊又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建设、修复和装饰工程:十九世纪建成玻璃防护罩,镶框的壁龛则建于二十世纪今天。大画廊内展示的是意大利的绘画作品。
 
 
 


卡娅第德厅 (Salle des Caryatides) 中世纪卢浮宫从1547年开始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国王和宫廷所在的新皇宫。卡娅第德厅就是这座后建宫殿的中心。建于十六世纪法国国王亨利二世 (Henri II) 的统治时期,这间宽大的宴会厅得名于支撑起乐师席的四座女性雕像。最初,木质的镶金天花板为整个大厅增添了热情奔放的色彩。在1692年至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间用于接待和演出的大厅成为了国王的古文物藏室。十九世纪初进行了重新装修之后,今天的卡娅第德厅展出以希腊化时期艺术品为蓝本的古罗马时期复制品。从东面的窗户可以看到方形中庭 (Cour Carrée) 的全景。
 

在这里曾经举办了无数盛大的宴会,但大厅并不仅仅供人们享受欢愉大厅另一端被柱子隔离的区域前行,可以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壁炉:这就是曾经的“法庭”—— 国王主持公道的地方。
 


马利中庭 (Cour Marly) 得名于马利城堡的大花园。今天看到的数尊雕像都是从马利城堡的大花园中迁至此处的。在十九世纪中叶,由拿破仑三世的几位建筑师设计的马利中庭,位于当时卢浮宫的外部并曾作为进入黎塞留馆的入口。长期被用作第二帝国行政大楼以及之后财政部的办公地点,如今的马利中庭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并自1993年以来展出法国雕塑作品。正是出于这一展厅功能,贝聿铭和米歇尔·马卡里 (Michel Macary) 在卢浮宫的翻新计划框架内,对整个庭院进行了改建,著名的透明金字塔也在这一时期完成:这就是被称为“大卢浮宫”的计划。
 
 
 
 


塔尼斯(埃及古代城市)的斯芬克斯像 (: Androsphinx)。这尊花岗岩雕刻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卢浮宫的古埃及文物馆入口处。沿着左侧上楼的台阶就已经摆放有展品了。法国著名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 (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 1822年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在他的推动下,法国国王查理十世 (Charles X) 收入一系列埃及藏品,其中就包括这尊斯芬克斯像。
 
 

斯芬克斯像综合了兽中之王、象征太阳的狮子以及国王的形象 。从其头饰(被称为“尼美斯”的法老典型头饰、头饰上的眼镜蛇(圣蛇,古埃及的眼镜蛇,是法老的保护神)、下巴上的假胡须和写在椭圆形边框内的国王名字(古埃及象形文字中,法老的名字都写在椭圆形边框中)可辨认出国王的身份。专家们认为“斯芬克斯”一词源于古埃及语中的“seshep-ankh”,意为“生动的形象”。对埃及艺术也应如此理解:这一艺术的魔力令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还有谁比斯芬克斯像更适合守卫古埃及文物馆的入口呢!
旨在表现永恒的埃及艺术总是令我们印象深刻,因为它似乎并非为了人类而作。而这一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形象至今仍令人感到庄严无比。这件雕刻在如此坚硬的石头上的伟大作品,是技术和耐心创造出的精品!
 


拿破仑三世套房 (Napoléon III Appartements Grand salon) 。虽然称为“拿破仑三世”套房,其实皇帝从未在此居住过:这里的房客实际上是第二帝国的总理——国务大臣。之所以称其为“拿破仑三世套房”,是因为房间的装饰具有十九世纪中叶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的风格。这种风格以几个时代为参照,尤其是路易十四时代,主要特点表现为饰有彩绘的天花板和镶金雕刻,给人以威严壮丽之感。而这些装饰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巨大的绘画作品,尤其是接待厅的绘画,彰显皇权的威严;另一方面,装饰的丰富之极和奢华之极是为了让见者叹为观止,而很少照顾住客日常生活和使用的方便。

拿破仑三世套房包括若干房间:主客厅、戏剧沙龙(既可当客厅使用,也可作为小型剧院使用)、小餐厅以及大餐厅。

主客厅的彩绘和雕刻丰富而绚丽,以红色为主的窗帘帐幔随处可见,彰显着王室的尊严和地位。
 
 
 
 

房里挂着的画是法国皇帝和皇后
 

 挂着的是这幅玛莉亚·欧仁妮皇后
 

套房中有寝宫、会客厅和餐厅等,装饰豪华,家具精美绝伦。
 
 
 
 
 
 
 
 
 

这是大餐厅同时展出比利时新观念艺术家威姆·德沃伊的概念艺术作品,长桌上陈列着他取名为“鹦鹉螺号(Nautilus)8件系列作品,如同贝壳形状的不锈钢雕塑,自己缠绕成一个圈,看起来简单也有神秘的古典,艺术家取了《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巨型潜水艇同样的名字,来对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致敬。
 

平时大餐厅的餐桌上只是如此的摆设。
 
 
 

拿破仑三世的皇座。
 

套房内的家具和陈设。
 
 
 
 
 
 
 
 
 
 
 
 
 
 
 
 
 
 

左边这个是路易十八时期,昂古莱姆公爵夫人的冠冕,镀金银,40颗绿宝石,1031颗钻石。拿破仑三世的妻子,皇后欧仁妮曾经戴过它。
 

左边这个花瓶上是皇后欧仁妮,右边这个花瓶上是拿破仑三世,法国的瓷器品质也是很不错。
 

中间这个是1844年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葡萄收获奖杯。
 

玻璃的颜色鲜艳很有气派
 
 


未完待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